北青体育:王霜回国折射女足留洋的艰辛,这条路必须坚定走下去
体育快讯2月1日讯 1月31日,女足英超托特纳姆热刺俱乐部通过官方渠道宣布,现年30岁的中国球员王霜已确认离开该队,重返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北青体育”撰文认为,作为目前当下中国女足留洋的代表,王霜过去多年辗转于欧、美女足联赛后,再一次回到了国内球队,这实际上也折射出中国女子球员留洋之路的艰辛。
王霜回归武汉女足,这也是让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但如果翻看王霜加盟热刺一年来的数据,可能会找到另一种解释——代表热刺出场11次,本赛季仅在1场比赛中替补登场。当球队征战足总杯的时候,王霜却现身国内公益活动。无论是教练对球员有偏见,还是球员自身受到伤病问题的困扰,总之,王霜在热刺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按照计划,中国女足将于2月6日至27日前往西班牙拉练热身,王霜持续缺席。主教练米利西奇对此的解释是,王霜在热刺出场的时间不是很多。而这位澳大利亚籍教头去年夏天上任以来,就一再强调中国女足不止需要更多球员去高水平海外联赛效力,更需要她们能够踢上比赛。但事实上,这个愿望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
2022年2月初,中国女足时隔16年后再度摘得女足亚洲杯桂冠。借着这股“东风”,一股中国女足留洋潮火热掀起。至当年8月,共有7名女足国脚级球员相继登陆北美、欧洲女足联赛。不得不说,无论中国足协,还是各地方女足俱乐部对于女足球员留洋,都表现出极大的诚意,部分国内女足俱乐部在转会形式、转会价格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让步。
但一个不争事实是,当时获得留洋机遇的王霜、唐佳丽已经27岁,她们想要在讲求力量、对抗的欧美联赛中立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至于同期及后续留洋的张琳艳、沈梦雨、杨莉娜、涂琳俪、乌日古木拉等球员,虽曾在欧洲、澳大利亚联赛中有过闪光表现,但并不能持久成为俱乐部的“必选项”。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中国女足球员的留洋大多采用了租借的形式。一方面,各国内女足俱乐部除需参加女超、女甲、足协杯、全锦赛等俱乐部赛事外,大多还承担着全运会女足赛事的备战与竞赛重任。相对灵活的球员交易方式,会给各足球单位适时召回球员创造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欧、美,甚至澳大利亚的女足俱乐部对于当下中国女足球员的综合技术能力也都持审慎的态度。一旦球员经实战证明不符合本俱乐部的要求,或无法适应本国联赛的环境,那么可以及时“退单”。
中国女足主帅米利西奇表示:“出场时间少确实是我们海外队员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只有王妍雯、李梦雯两个队员的出场率能达到50%以上,2024至2025赛季王霜出场时间很少,对于在海外踢球的球员来讲,比赛是对她们最重要的锻炼。我肯定是希望我们的队员能去海外球队踢球,目前日本女足有多个队员在欧洲踢球,经常和欧洲女足俱乐部强队比赛,这样的经历肯定会更好地帮助到日本女足。我认为我们有些姑娘确实是有能力到国外踢球,但需要找到合适的俱乐部,有合适的机会。”
尽管前路多坎坷,中国女足留洋这条路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此,中国足协、各地方足协和国内女足俱乐部和球员的态度都非常坚决,像李梦雯、吴澄舒、王妍雯、沈梦雨等球员分别在英超、法甲、英冠联赛坚持着。其中,李梦雯、吴澄舒的出场数据相对比较理想。她们在留洋路上顽强探索,实际上也给更多本土女足球员特别是年轻一代球员树立了榜样。